一年多后,从上海国际学校转至新加坡,家长反思:我后悔了吗?
其实一年多后,从上海国际学校转至新加坡,家长反思:我后悔了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一年多后,从上海国际学校转至新加坡,家长反思:我后悔了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文丨柯察金 编丨Lulu
“那时候为孩子上学租一套房,房子不让去实地看。发过来的只有一个视频,告诉你后面还有十多个人等着,要么直接付钱要么错失机会。”
如此的租房困难期,发生在新加坡的去年、新冠疫情的“尾巴”。2022年,新加坡房源十分稀缺,租房需求的热度却不减反增,尤其来自中国的家长大量涌入。所为者无他,孩子的教育而已。
家在上海本地的妈妈Lucy,便是那段热潮中的一分子。她的儿子Henry今年13岁,原本就读于上海“××系”知名国际化学校。而在去年下半年,Lucy花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考虑,下定决心带儿子转学新加坡,并且转轨公立体系。从有念头到付诸行动,可谓雷厉风行。
初来坡岛,尽管和国内不存在时差,Lucy的生物钟还是受到沉重打击——那段时间在新加坡能租到房子便已实属不易,不存在挑挑拣拣,为了即刻有立足之地,母子俩咬着牙合租一套,房间布置乱七八糟。Lucy几乎夜夜失眠,牙齿也得了急性炎症疼得不行。其间,房租还临时狠狠涨了一笔……如此忍受三个月等别的租客搬走,来一次深度清洁后,心理上才算恢复宁静。
Lucy和儿子Henry
论教育,近邻新加坡一直是尖子生,在PISA等国际测试中常年位居榜首;不过这两年也有人说,坡岛现在学费、物价、生活成本年年涨,过来还需谨慎。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转眼2023年快结束,Lucy带儿子奔赴新加坡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新加坡留学的热度相比疫情期间也有所回落。她现在的感受怎么样,对于去年的决定,后悔过吗?
转轨新加坡公立,
得到更多的确定感
儿子Henry小学时就读于上海本地的某所知名国际化学校。Lucy原本打算让儿子在国内读完高中,以后申请海外的大学,亦即走国际化升学路线。
不过,她越来越觉得这样的路线下,教育投入像是无底洞,而且难以把控。
“虽说是双语环境,孩子在国内要学好英语,还是需要在外面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去进阶;至于以后要考托福,考SAT,卷活动,做背景提升,更不知道要投入多少资金。”只有钱袋子真正鼓的家庭,才有可能不计代价地持续给孩子拼资源、走国际化路线。
儿子Henry的学习还不错,但家里为了孩子的教育,不至于说可以不计开销。这也是经济下行时代,很多家庭都不得不考量的问题。
2022年上海疫情的反弹、长时间的停课,加速了Lucy迈出改变的一步。她决定多方了解一下其他路径。刚好有朋友了解新加坡的公立学校,也特意向她介绍了AEIS(新加坡政府中小学国际学生统一入学考试)。
Lucy拿出做背调的认真劲头,花时间将新加坡的整个教育体系研究了个透,判断新加坡的公立体系对儿子是更合适的选择,并且做了一个决定:放弃国际化升学路线,转轨新加坡公立,未来主要考虑新加坡本地的大学。
首先是可行性方面,AEIS的考查科目包括英语和数学,这两门科目儿子比较擅长,通过的问题不大;而且以海外而言新加坡离国内不算远,且妈妈可以拿到陪读签证。
其次是坡岛的优势。英语为主要的官方语言,语言环境远好过国内,这不是单纯在外面找培训机构可以补足的(后来到了新加坡后越来越体会到这一点)。
最后就是Lucy强调的确定感。作为资深的金融从业者,Lucy习惯以金融思维做规划——目标清晰,路径简单高效。
一是教育投资更确定
相比走国际化路线考欧美,“在新加坡持续的投入都是可控的,需要哪些学习资源都是心里有底的。”国际学生也有机会拿到PR,这样以后如果就读新加坡本地大学,性价比会非常高。
二是目标更确定
新加坡本地的大学在人才选拔方面一视同仁,凭成绩说话。不像收学费,还看是不是本地公民和PR来分高低。“新加坡的考试比较好的一点,是每门功课都是评定等级,比如说,只要考到75%~100%之间都是“A1”。而在上海,不管考多少分,最后都是跟别人比,就算考90%也不见得是高分。”
下定决心后,Lucy带着儿子一起付诸实践,给Henry报名了一个为期十周的AEIS培训班。去年,像她一样决定转战新加坡的国内妈妈不在少数。
AEIS考试的难点主要是英语,一些小学阶段的孩子看到第一大题就打退堂鼓,因为词汇量相当于国内大学的水平。不过,对于类似Henry这样的上海“原版娃”来说,基础还算比较好,考试的难度可以接受。培训班的意义在于熟悉考试模式,针对性地提升部分薄弱环节。
当时一个紧要问题是拿到长期签证,Lucy先给孩子找了个新加坡当地的国际学校(按四个月付一次学费;政府学校则是按月付费),等学校发放学生签证后,然后她办理家长的陪读签证。目前而言,只要孩子不超过18岁,签证方面基本不会卡。
至于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高的确不假,但通货膨胀其实是全球共同的问题。物价上涨的大头主要就是房租。“去年9月份,坡岛的房租平均上涨了大概70%。”一年下来的房租,比学费都要贵。
虽然租房的价格几乎上不封顶,但有的家长说在新加坡带孩子租房子月租金要超过2万甚至3万人民币,Lucy亲身体会后觉得这不是必需的。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整租50平方左右的套内面积就差不多了,每个月大概16000到17500人民币。
Lucy给我们算了笔账:新加坡公立学校对国际学生的收费一年大概11万人民币,这个费用其实要比上海低。学费加上在新加坡的生活费所有杂项算下来,一年大概40万人民币出头。
四五十万一年不算便宜,但考虑到新加坡纯正的英语环境,性价比其实不能说低——更何况,坡岛公办学校的下限较高,素质并不逊色于国内非第一梯队的国际化学校,甚至个别方面做得更好。也正是这些综合性的因素,让Lucy等家长在新加坡生活成本逐年升高的情况下,仍然因为坡岛教育某些层面的性价比奔赴此地。
很好的学校质量,掌控性更高的升学路径及教育投资,纯正的英语环境……对于Lucy来说,这些都是她更加青睐新加坡公立学校的关键原因。
不再通过培训班被动地带孩子成长
AEIS考试通过后,Henry被自动分配到居所附近的公立邻里学校,在新加坡入读中一年级,现在正在放长假,即将要上中二。
坡岛邻里学校最大的特色,可能就是“都差不多地好”。硬件设施该有的都会有,只不过没有国内年轻国际化学校那样新到地板发亮。年龄大的学校,一眼能看出历史感。Henry学校的教室里没有空调,降暑靠壁挂的电扇。
Henry所在的邻里学校
虽然是公办学校,但是如果抛开升学路径不谈,邻里学校跟我们熟悉的国际化学校非常相似,也是提倡素养教育,有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注重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
Henry在中一的时候,就有很多需要动手操作的课,比如设计模具,3D打印;也会有不少生活技能类的课,比如学习做菜,烘焙,这些都是学校里的必修课。Henry下午两点左右就放学了,还选择了免费的机器人编程课外活动(CCA)。
Henry下厨
近些年,新加坡教育的改革,也是不断往素养教育方面靠。从2024年开始,新加坡全面革新中学过去的分流制度,学校将不再采取过去那种分快慢班的做法,取而代之,改用不同的课程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当然这点对中国来的孩子没太大影响,因为他们通过AEIS考试后自然就进入到快捷班,本身就是对应最高难度(改革后的G3)课程。”Lucy解释道。但是,还是能够体现出新加坡教育往包容、开放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新加坡人口不到600万,面积比香港还小。但也正因为于此,教育政策能够很快铺展开。比如为了跟上以快速技术进步和全球发展为标志的时代,新加坡很快推出以技术变革教育的规划。小学五年级就已经实现每个人一台电脑,很多作业直接是在电脑上完成,教育部也专门做了统一的学习网站。
邻里学校的老师们由新加坡教育部统一管理,教学的水平和方法差异是会有的,但总体都非常负责任,在教学框架和内容方面也比较清晰,复习也很扎实。
邻里学校最大的差别,可能就在于校长。有的校长佛系的,一般比较保守,对国际生没太大兴趣;有的校长对学业重视,很喜欢招收中国孩子(比如Lucy了解的一位印度裔校长);有的校长会找一些大学和资源,开设有特色的课程或项目……
Henry所在学校的校长,就是属于佛系类型。不过在新加坡比较好的是,校长在一所学校的在任时间不长,他们是在各个学校轮岗。Henry学校再过几天就会到任一位新校长。Lucy有点期待新官上任会有怎样的三把火。
作为家长Lucy还比较欣赏的,是新加坡的学校有很强的边界感。老师不会给家长任何指派,没有什么必须去服从的七七八八;各个班级没有单独的家长群;老师即便是请孩子帮一点忙比如录制了一个视频,也会给孩子买一些小礼物,买杯奶茶,不会觉得都是应该的……这样,家校间实际上是变成了一种教育的协作关系。
Henry所在的邻里学校
总的而言,不用太担心新加坡公立学校的素质。在国际化体系里转来的Henry,也能够比较顺畅地衔接。
当然,英语环境好的另一层意思是,难度也升了几个维度。Henry从上海国际化学校转到新加坡后,很明显感觉到学英语没以前那么轻松。过去那种碎片化、缺少积累的英语学习,遇到诗歌、戏剧鉴赏这个级别的课程后,一下子感觉到吃力了。
前面提到Lucy现在每年在新加坡的开销在40万人民币左右,其实有个前提,就是Henry现在不上培训机构,这跟他目前的学习状态和妈妈的理念有关。
虽然新加坡其实是很盛行补习班的,但是这一年多来,Henry还没有参加任何补习。至于理由,一个是就像前面提到的,新加坡的考试更容易预测,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如果考试分数没达预期,就先找到原因,比如Henry英文的薄弱点在于阅读和写作。
另一方面,Lucy不希望孩子盲目卷到那种为了考试刷题、焦虑的状态中。
这一年多在新加坡,她觉得最大的益处是不通过培训班去被动地带动孩子去成长,而是让孩子努力尝试自我规划和自我学习。
“这种方式肯定会比在外面找补习老师要慢,但我觉得发挥的作用会更长久、更稳固一些。”
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欢再“听话”,容易对家长充满质疑。火药对火药,最后只会闹得两败俱伤。来到新加坡后,Lucy和儿子也会吵架,但大多数时期都比较融洽,关键就在于她用“陪聊”而不是命令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Henry是个理工boy,理科方面的学习没什么问题,作为兴趣也会参加机器人编程比赛。文科方面比如英文、英国文学和历史这一类,挑战比较大。
Lucy就跟儿子“请教”这些科目考试是怎么考的,得分构成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儿子的自我认识是比较清楚的,例如一篇作文,他知道自己在情节、语法方面水平进步比较快,拿70%以上没问题,但语言方面差得多一点,高级词汇和句式很欠缺,需要在这些方面补足……
Lucy笑道,她从事金融行业几十年,近年来发现,家长对孩子也要跟对客户似的,从理解和欣赏开始,让客户接纳我们;加深对彼此的了解,达到相互信任的程度;最高的境界是最后双方都能站在彼此的角度考虑问题,甚至让客户主动体谅我们的难处、一起去解决问题。
当她习惯把儿子当作客户,跟孩子营造出友好协商的氛围,避免了青春期的“硝烟四起”,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反倒是不降反升了。
新加坡的公立学校放学早、作业少,有时候周五甚至全天放学,每天有大量的自主时间。Henry除了花时间给编程这样的兴趣上,就是自己去查漏补缺地学习,完成计划好的任务。周末或假期,Lucy允许他每天有两三个小时玩电子游戏。
新加坡的图书馆利用好了很棒,线上也有很多资源。Henry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一款新加坡的app上听书,翻了一下记录,居然都听了120多本(有少量一些是Lucy借的)。回国后他把自己写的英文给以前的老师看,得到评价说“真是脱胎换骨啊”。
Henry在“Libby”软件上听了好多书
Henry一开始打游戏的时候,Lucy有点担心。特别是上次长假回家,作业太少、时间太多,Henry从早到晚都在玩。她怕儿子回新加坡依旧是这个状态,没想到儿子风轻云淡地说“等着看吧”,结果回去上学后真的言出必行,非常自觉。
“如果说孩子的认识和努力的方向没问题,那我也就没必要太担心。”Lucy听一位日本的教育家说,孩子分三类,有的完全不学,有的假装学习,而最好的状态是孩子愿意学也学得进去。
“给他培养时间管理的习惯和阅读习惯很重要,从小Henry就学会在卡片上给自己的一天做安排,哪怕只是拼了个玩具也打个勾;对书本保持热情和好奇心,出门随身都带一本书,这样他其实不容易受到碎片化时代太强的影响,还是愿意沉下心来去专注在深度的学习上。平心而论,书本是枯燥的,所以从小养成习惯很重要。”
虽然爱打游戏,读书的时候还是很认真
Lucy和孩子达成了共识,补习班是可选项,不是必修项,“如果孩子以后主动说他需要更多支持,那么我一定会帮他找到合适的老师。”
在新加坡,卷不卷真的看家庭对孩子的期望。Lucy认为,如果把名校当作唯一目标,然后家长还想孩子不卷,那是不太可能的。“既要又要”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抽离原本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
Henry到了新加坡后,英语水平慢慢得到进步,但成绩方面的改变,或许还不是最显著的。
从住进仓促租下的房子的那一刻,母子俩就能很直观地触碰到生活情境发生的变化。
到了新加坡,出门开私家车变得困难了。光是拍一个车牌就要70多万人民币。到哪儿去得习惯公共交通和自行车。
新加坡人均GDP是上海几倍,当然发达。但是比起上海的便利程度,结论是没法比。动动手指送菜到家的场景很难见到了,外卖需要几百元人民币起送。新加坡的妈妈们习惯用小推车上街,到菜市场买完菜一路像行李一样再推回来。
“但是既然来到了另一个地方,就必须接纳这个国家,尝试换一种心境生活。”Lucy说,孩子之前在上海的时候,可以说是在一种很成熟、很安逸的生活方式里度过每一天,“他感受不到生活中的变化,每天都像是一种既定的过程。”
然而,一趟迁移之旅,相当于原本成熟的生活方式被连根拔起。家长和孩子都像是回到重新建立生活的过程。不管是租房子、添置家用品还是解决各种问题,孩子才突然明白:
原来生活中需要做这么多决定,感知这么多的细节。原来把自己照顾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到第二个阶段,儿子意识到“不仅仅是自己要照顾好自己,也要去关心照顾自己的人。”
在上海的时候,让孩子做家务,他会说“凭什么”。在新加坡,这样的话没有再说过。
“他会觉得我们是一种合作对象,会关心我每天忙什么;他也会产生一种界限感,在我帮他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他现在会开始意识到这是占用别人的时间和劳动力。”
Lucy看到,儿子来新加坡以后自然地就形成了观察和思考的意识,尤其是比较。超市里东西的价格从新币换算成人民币,他还会把楼下小卖部的价格和别的地方比较;自己就学会了怎么去控制开销,怎么去在有限的预算下让生活更好。
这种在真实的生活中的学习成长,也许也是带孩子留学的重要意义之一。
小孩子本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确实适应起来很难,如果家长再过分施压,孩子的心理就会面临学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带着青春期的孩子,吵架、发脾气都是很正常的,但亲子关系的信任基础是蛮关键的。作为家长,得更多地去理解孩子的压力,才能走到他心里去。”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zgks/3529.html
用户评论
完全理解你的感觉!我们也曾经在考虑上海外滩学校和新加坡,最后选择了新加坡,确实孩子适应得比较快,但也错过了许多中国文化的机会,现在的中文能力退步了不少。后悔的事情总是会有的,但重要的是珍惜当下,为孩子营造最好的环境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女儿也在读小学,虽然是国内的学校,但我发现很多朋友都在考虑让孩子去新加坡读书,说是国际化程度更高。你的文章让我有些担忧,是不是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新加坡的学制和文化会让你觉得不太适应呢?期待更多家长分享他们的经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弃一个好学校转学到国外确实不容易,尤其是上海国际学校名声很好,但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或许孩子的适应能力和你的教育理念更适合新加坡的环境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赞同你的想法,我觉得孩子未来的环境比学校本身更加重要。如果可以创造一个让孩子自由探索、快乐成长的氛围,无论学习在哪里都一样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在新加坡工作的家长,我觉得你需要更深入地考虑孩子的长远规划。从教育资源、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权衡利弊,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你文章中的感受,我的心也有些起伏。孩子人生最大的财富应该是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我相信无论在哪里读书,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目标的,希望你能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转学到新加坡虽然花费了更多的时间适应,但孩子的学习氛围确实比上海好很多,老师也很注重孩子的个人发展。也许你只是需要一些时间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女儿也在读小学,如果可以选择,我也会考虑让孩子去新加坡读书,毕竟国际化程度是更高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想法跟你有点不太一样,我认为上海国际学校的质量比较好,转学到新加坡不一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每个人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家长都在纠结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看到你的分享让我思考很多。孩子的生活品质和学习环境都很重要,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海国际学校确实很有名气,但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都不一样,也许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更适合孩子的发展。祝福你找到最合适的学习环境!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的文章很有共鸣,我也在考虑带孩子去国外读书,但是又担心孩子适应不了新的生活环境和文化差异。看来有很多家长和我一样纠结这种选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加坡的教育水平确实很高,但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需要仔细 weighed all factors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我理解你的心情,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很多因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弃上海国际学校转学到新加坡是一次大胆的选择,每个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问问你具体有哪些后悔的地方?是为了学业吗?还是其他方面?分享一下会更有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的文章让我对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前我一直想让孩子去国外学习,现在看來要认真思考他们的长远发展规划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际化教育确实有很多优点,但需要家长进行仔细思考和选择。你分享的经历很有启发意义。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至关重要,只要能够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无论在哪儿读书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