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古文,重视把握虚词深层含义的关键性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精通古文,重视把握虚词深层含义的关键性,以及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但是虚词的学习又非常重要。如果把文言词汇比喻成一架马车的话,那么实词和虚词就像是这架马车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
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明白虚词这个概念。虚词是现代汉语里相对于实词提出来的。虚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回答问题的词语。一般指的是连词、助词、叹词、介词、副词,传统上也把代词纳入虚词的范围。
历史上,古人也早已认识到虚词的语法功能特点,比如:汉有游女,不可求思。(《诗经·周南·汉广》)毛传:辞也。文王在上,於昭于天。(《诗经·大雅·文王》)毛传:叹辞。猗嗟昌兮,颀而长兮。(《诗经·齐风·猗嗟》) 毛传:猗嗟,叹辞。这里的辞和叹辞都是虚词,也就是说古代对虚词的称谓是辞、语。助。又称之为词。比如,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尔,词之必然也。皆,俱词也。矣,语已词也。这些虚词表达各自不同的语气。
元朝卢以维的《助语辞》是最早的一部虚词语法学专著,他搜集了100多个古汉语虚词加以解释。其后有清代刘淇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不过他们的虚词阐释,还是服务于传统经学的。直到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才开始借鉴西方语法理论,重新审视传统虚词研究,开启了虚词研究的新局面。
由于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只有语法功能,表达一定的情态和语气,只能配合实词来表示具体的意义。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古人也没有认识到它的作用,认为是可有可无罢了。
据《湘山野录》记载,当宋太祖赵匡胤和宰相赵普谈论汴梁南城门外的匾额——“朱雀之门”中“之“有何作用时。得到“语助”的回答后,太祖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其实太祖不明白,用之是为了舒缓语气。另一个是符合汉字偶字足句的句式特点。
有观点认为,虚词是书面语与口语分化后出现的,在口语中我们较少使用虚词,尤其是语气词,这是因为有语调的帮助。比如“你有书”这三个字儿,若用口语表达,我们语调上扬表示疑问,语调平直表示陈述语调下降,可能表示不屑(认为对方看不懂)。
换成书面语,分别就是:你有书吗?你有书。你有书!用语气词和不同的标点符号来表示不同的语气。那么,让我们回到古代,如果换成文言文,古人该如何表达呢?要知道古人是没有现代的标点符号的(现代标点符号的推行也不过只有百年左右),就只能用虚词了。
在书面语中模拟口语的不同语气,这样在文言文中就出现了:汝有书乎?汝有书。汝有书哉!因此,有学者提出汉语中的虚词大量出现是后代儒师整理的结果,其作用就相当于标点符号,这让我们对虚词的起源和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根据古文中也用也问,也可用于也回答,这样的例子指出最初的虚词的功能,并不确定,之所以后来井然有序,这是后代儒者整理规范的结果。大家可以参考孟昭连《之乎者也非口语论》,但这本书也存在争议,其中一个关键点是没有考虑到古今音变的问题。本人学识浅薄,不敢妄谈。
下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虚词的学习问题。
二、虚词的绝对数量不多,但是用法极为灵活。根据杨树达《词诠》一书统计,大概有469个。但是常见的常用的也就那几十个,高考要考的是18个常见文言虚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但是他们的用法非常灵活,有的横跨好几个词类。有的在一个虚词类型中有多种用法,比如,“其”可作代词、助词、副词、连词。如: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又如:吾其还也。这里的两个其表示选择关系,翻译为“……是,……还是”。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这里的其,是副词,表示商量的语气,翻译为还是。又如,而做连词时,有并列、修饰、转折、因果、承接等多种逻辑关系。
三、虚词并非可有可无,必须重视虚词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从语法、逻辑、形态、语气四个方面考虑它的具体意义,要采取一个也不放过的态度。如果是虚词,不译,为什么不译?如果翻译,译成什么。实词好比是一个人的骨肉,而虚词就好比是经络和血脉,虚词的使用能使句子变得灵动活泼。在刻画人物时,可使形象在读者面前呼之欲出,活灵活现。如果叙述语句,则会勾连上下文,表达多种复杂的关系。
总之,我们可以借鉴学习实词的方法学习虚词,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大量的古文阅读,积累虚词的一词多义。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zgks/3398.html
用户评论
虚词虽然 inconspicuous ,但是真正影响着整段文的意思。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理解文言文的虚词真的很有挑战,感觉像解开一道谜题一样刺激。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啊,有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的”、“于”这些字,却能完全改变句子的意思。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说学习文言文就像爬山,掌握虚词就是找到正确的路标,很有道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学文言文特别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尤其要处理那些灵活的变化的虚词。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古典诗词的妙处都在于对虚词的运用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在学习《论语》,发现里面一些古语典故都与虚词有关,很有意思。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学习现代汉语也很需要关注虚词的含义,它也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元素。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理解文言文和现代文都是一回事吧,就是要感受作者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师说掌握虚词才能真正理解文章背后的深层意思,我觉得他说的很对!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语文确实需要坚持,才能慢慢积累经验,理解这些看似简单却实实在在的虚词含义。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现在很多文言文翻译都非常精妙,也让我更加了解虚词在语言中的作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可以找一些关于“古语”解析的书籍,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虚词的用词技巧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文言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其中并从中受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学习好文言文不仅是了解历史文化的途径,也是提升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式!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虚词的理解的确会让我对文章整体结构和作者表达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文言文的乐趣在于不断地挑战自我,发现其中的奥妙之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掌握文言文的虚词就是掌握中华文化的精髓,这真是太重要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学习文言文不仅有益于学术研究,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