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镇:百年建制镇融入王江泾镇的历史演变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南汇镇:百年建制镇融入王江泾镇的历史演变,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汇是秀洲区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参加工作后,我曾去推广农村家庭财产保险。三十多年过去了,这里已成为我怀念的地方。最近一时兴起,我和从小生活在南汇的老师陆海星故地重游。
上图是南汇老宅。
南汇位于嘉兴市东北角,江苏嘉善与丽丽交界处。大约在明末清初形成集镇,民国时期设镇。当时有碾米厂2家,商店120多家,还有邮政机构等,是当时浙东北的重要集镇。规模与枫桥、塘汇、东栅相似。属于嘉兴市的一个中等乡镇。建镇已有一百年历史,现已并入望江泾镇。
人民公社开始时,南汇曾是中心集镇,其镇、荷花、天乐、城西等部分辖区并入东风人民公社。
我刚参加工作时,嘉兴的财力十分贫乏,交通也落后到今天人们难以想象的程度。嘉兴市区道路基本以自行车和步行为主。当时我去南汇出差,必须坐船。也算出差了,还领了几毛钱补贴。我记得在环城路和勤俭路交叉口的轮渡码头等船。途经塘汇、马舍会、城溪,最后到达南汇镇,俗称南汇坂。
每天有从南汇发往嘉兴的航班。早上开始,中午结束。从嘉兴到南汇出差,当天不能回来,晚上只能在当地住宿。
上图为南汇供销合作社招待所旧址。右边的房子是吴建荣的老家。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刚刚结束,吃喝还不普及,出差还要自掏腰包,所以我们比较节俭。我还记得很清楚的是,出门前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农业银行南汇支行的周先生打电话,告诉他有几个人要来南汇,希望他帮忙蒸一下。中午准备了一些米饭,临时吃点饭。他们会按照规定付款。
因为船到南汇是12点左右,已经过了吃饭时间,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吃午饭了。住宿就更简单了。我当时没有身份证。我出差的时候,凭单位的介绍信,可以到供销社招待所登记入住。
当时的南汇相对于郊区的其他城镇来说有点大。大多数乡镇只有信用社,但南汇不仅有信用社,还有农行分行。如今,各乡镇信用社、农业银行更名,并改为分行。当然,职能、人员、规模不同。这些都不是重点。
当时两个单位连在一起,东边是营业所,西边是信用社。分工明确,营业所管理镇内集体以上单位。信用社的目标对象是农村地区的农民。不存在冲突,更不存在竞争。有点行政化,两个单位可以称为兄弟单位。
上图为南汇老街中街和老房子。
信用社的负责人我忘了,不过营业所的负责人是周师傅,名叫周纯信。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身材瘦弱,带着南北口音,是农业银行的高级信贷员,技术精湛,业务精通。由于工作变动,我们不再来往。
直到上世纪末,我才在南门附近偶遇退休的老周。交谈中我得知他和女儿住在一起。我的女婿和我有很多工作上的联系。就职于绝缘厂保卫部,历任科长、副厂长。姓沉,名国勋。
南汇供销合作社宾馆位于西街,距石河大桥约10米。从其形状和风格来看,它应该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模糊的记忆中,它是镇上为数不多的豪华建筑之一,三层小楼。一楼是供销合作社商店。其中就有南汇宾馆,生意兴隆。我和祖周军老师在这里喝了一杯。那锅炸肉丝,份量足,味道鲜美。可惜现在已经尝不到当年的味道了,常常回味。二楼忘记了,大概是办公室什么的。宾馆位于三楼。那时的条件和设施极其简陋,只有木质床架、竹干上绑着的蚊帐、窗台边一张写字台、盥洗台上有一个搪瓷脸盆,还有几个竹壳热水袋。洗漱休息就得去集体公厕。
上图为沈家百场原址。
那时,因为刚参加工作,白天很热情,从村里走到家中,忙着工作,玩得很开心。然而到了晚上,晚饭后商店都关门了,街上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人,我感到孤独难耐。除了在老街闲逛,只能数着石河桥上过往的农船,无聊至极。除了城河南岸的供销社商店、银行、信用社以及木器厂、丝绸厂等小工厂、作坊外,南汇基本没有其他工业。
宾馆的马路对面是银行同事吴建荣的家。吴是一名银行退伍军人,住在中国人民银行大院后门的宿舍里。与他同行的还有老兵周洪生、于金冠、黄光华、徐永琪、徐永林兄弟。由于吴建荣的家离招待所很近,每当他去南汇出差时,晚上总能见到父母。
我经常听他们自豪地讲述他们儿子的故事来打发时间。他的父亲是南汇酒家的厨师。
招待所后面不远处就是乡政府,乡政府东边有一条小街。它并不狭长,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大隆。著名的“南汇中学”大门正对着大龙。曾称“嘉兴九中”,被誉为浙北“最高大学”。曾设有高中部,吸引了周边荷花、天乐、城西学校的大批学生在此求学。
当时的校长姓鲍,是我高中同学鲍峰的父亲。校门左侧有一栋二层楼房,是邮局。楼下对外开放,楼上是宿舍。年轻的王平在邮局担任接线员。
上图的背景是南汇沈家花园的假山。
就在南汇客运码头对面,有一个场馆叫沈家白场。与之相连的有殿堂、祠堂和花园,规模相当大。相传沈家先祖曾担任严嵩幕僚,后隐居于此。
60岁至70岁的老人对沈家花园还有假山的印象仍然存在。这座石垒被命名为“鱼洞春”。它似乎比小南湖的“舞龙石”更有名,受到嘉兴不少文人墨客的欣赏和赞扬。这里曾经是南汇人经常去游玩的地方。名石放在后花园,有靠山,万事如意。门口的“大巷”据传是沈家外出登船的专用通道。
沈家白宫旁边,有一个南汇人津津乐道的地方,那就是蒋正盛彦豪。所产“芝兰”牌烟叶远近驰名。在附近集镇设有分公司,还远销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民国初年,“芝兰”烟丝还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小时候,我经常看到一些老人抽烟斗或香烟。解放后,公私合营,烟草店并入供销合作社,成为南汇烟草杂货店。江正生卷烟公司工人刘光汉出任第一任经理。令人惊奇的是,老人如今已经103岁了,他的妻子也已经101岁了。夫妻能活这么久,实属罕见。老两口也很健谈,还不时给晚辈讲起炎豪的前世今生。
上图为南汇市河。
我的老领导王明全先生,1958年保险停办后不久就调到南汇,先后在财税所、乡政府担任领导。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南汇人。保险恢复后,我和他一起去南汇出差。南汇几乎人人都认识他。走在南汇的街道上,我不断点头,与人们一一直呼其名。他很受欢迎并且有很多人脉。虽然交通不方便,但我们还是愿意去那里出差,因为办事方便、顺利。
我还记得廊下、小曲、牛北、莫家逊村、梅家荡。当然,梅家荡也是一个国有渔场。
相关问答
答: 知道吧!南汇镇建制镇和王江泾镇现在已经合并成为了一个新的区域了。其实这附近的地方历史悠久,有很多老字号和小店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这次合并也是为了更好地统筹发展,让地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都更完善啊!
44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想想看,这么个古老而充满故事的地方,现在融合成了更大的区域,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过去很多年前建制镇还算是独立的一个市区,现在已经融入到了上海的繁荣了。变化的速度真的好快!
212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zgks/22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