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的重量:哪些文章足以承载
近读莫砺锋教授主编的《国学文选:中国传统价值观当代诠释》(凤凰出版社),喜其蔚为大观,视域宽广,感其体例新颖,解读精准,敬其治学严谨,编选审慎,尤其是“国学文选”一名,启人深思。在“国学”这一丰厚概念下,所展开的价值架构、编写体例与选文标准,都具有某种回归起点重新思考问题的深层意义。“国学”的重量,哪些文章足以承载?引申而言,何谓国学,如何以国学赓续传统?如何文选,如何以文选承继文脉?
“国学”论争:行走在可疑与可敬之间关涉“国学”的种种新闻,可谓是当前“国学”尴尬处境的一个缩影:无处不在,又面目可疑,似乎是一个万能的“筐”,无论围绕孩子的校园比赛,还是涉及地缘政治的外交语境,都随影随行,不无可疑,乃至可憎。
另一方面,对“国学”的敬意也无以复加,被寄予通过“致敬国学”,实现“重建斯文”的希冀。
早在2012年,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教授在《国学:六种视角与六重定义》中指出的“国学热”的社会化问题,至今仍不过时:电视上有各种“论坛”,著名大学附设“国学”训练班,培养企业管理界人士的“精神资源”,甚至有些地区出现小学生“读四书、五经”的活动,大众传媒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则极尽推波助澜之能事。在这种语境下,依然逆势推崇“国学”的概念,并推出“国学文选”,也带有某些以正视听的“澄清”期待。
什么是国学?在《审问与明辨:晚清民国的“国学”论争》一书中,刘东教授以《国学:六种视角与六重定义》一文作为代序,从发生学角度看,梳理出关于“国学”的六种观察视角,以及由此生发的定义,试图澄清“国学”之内涵与外延。如果按照刘东教授的解释模型和分析框架,显然,《国学文选:中国传统价值观当代诠释》则更符合第三种观察视角。第三种视角是,作为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称——“国学”这个概念在日常应用中,作为一种对于机械割裂的反弹,越来越被当作对于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称,以吁求对于传统文化的通盘了解和通识教育。在《国学文选:中国传统价值观当代诠释》一书中,莫砺锋教授援引著名学者张岱年先生在《国学丛书总序》中的说法:“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称中国学术为国学,所谓‘国’是本国之义,这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了。中国传统学术包括哲学、经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及宗教、艺术等等,其中自然科学有天文、算学、水利、医学等,其中最发达的是医学,这些都是国学的内容。”进而言之,他更看重“观念史”层面的国学演进,认为“观念文化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高级的思想结晶,也是最稳定的文明传承”。也正因为此,才会强调,在选编《国学文选》时,并不以文学价值为取舍标准,着眼的是它的内容,或者说它的思想性。同样,对“国学”的理解也有一个过程。比如,台湾学者李鍌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曾被称为“第一部被引进大陆的台湾高中生所必修的国学用书”。值得深思的是,该教材2008年被引进出版时,改名为《国学基本教材》(新华出版社,分上下册)。在2013年9月,该书再次出版时,在原名基础上稍微改动,改为《中国文化基础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分为六册)。就是说,再版时不再采用“国学”的名称,尽管编写组存有“国学用书”的含义——当然,这也可看作是尊重原版的表现。
如何文选,如何以文选承继文脉提及“文选”,必然涉及相关的编写体例和选取标准。比如大陆引进台湾版的《中国文化基础读本》,谈及编辑大意时,该书编写组认为“编辑目标在于陶铸高中生优雅之气质、高尚之品德,并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选文的标准是“以能反映中华文化之精髓,培养伦理道德之观念,且具有时代意义者为考量”。
在选文分类时,《中国文化基础读本》主要以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集注为主,采取的分类是,《论语》分为四类,“德行类”(下分论道德、论仁爱、论孝友、论修养、论好恶、论刚毅、论士)、“言语类”(论法语、论人)、“政事类”(论政治、论礼乐)、“文学类”(论为学、论学、论诗),《孟子》分为四类,“论性善”“论行为”“论教育”“论政治”。《大学》《中庸》没有分类。
另一种从台湾引进大陆的“国学文选”,则是台湾成功大学中文系张高评教授主编的《古文观止鉴赏》(九州出版社,10卷本)。他认为编选的标准是“详人之所略,异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轻,而忽人之所谨”。因为,之前出版的《古文观止》“九成侧重于词句注释,文言语译等训诂考据,偏离了吴兴祚所期许的‘析义理于精微之蕴’的义理学范畴,以及‘辨字句于毫发之间’的辞章学领域”。
这种“选文+导语”的模式,背后是编选眼光与见识判断的学术功夫,尤其加上编写组成员都是南京大学两古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的教授,在学术界向有权威声望,更利于实现“国学”的思想结晶与文明传承得以承继与赓续。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02日第9版 版名:读书周刊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21252.html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真不错,让我对国学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学真有重量啊,这篇文章列举的文章确实让人感受到了国学的深度。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么多,感觉国学文章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文化的传承。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国学感兴趣的人一定会喜欢这篇文章,特别是那些推荐的文章。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承载国学重量的文章,我觉得应该多读几遍才能领会其中的精髓。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可惜有些文章没看过。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学文章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历史的沉淀,太有深度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可惜有些文章我还没机会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学重量的文章,推荐给朋友一起学习。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文章对国学文章的筛选挺有眼光的,推荐的文章都很经典。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学文章承载的重量,这篇文章表达得挺到位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有些文章我没读过,但文章的推荐让我对国学有了更深的兴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感觉国学真的很厚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承载国学重量的文章,真是让人受益匪浅。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可惜有些推荐的文章找不到。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学文章的重量,这篇文章诠释得很好,点赞!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希望以后能读到更多这样的文章。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国学重量的文章,真是让人读后深思。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