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默写练习册(第25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绍兴五年,召对,张嵲上疏曰:“金人去冬深涉吾地,王师屡捷,一朝宵道,金有自败之道,非我幸胜之也。今兵疲民劳,若便图进取,似未可遽。臣窃谓为今日计,当筑坞堡以守淮南之地,兴屯田以为久戍之资备舟楫以阻长江之险以我之常待彼之变。又荆、襄、寿春皆古重镇,敌之侵轶,多出此涂。愿速择良将劲兵,戍守其地,以重上流之势。”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六年,地震。嵲奏:“比年以来,赋敛繁重,征求百出,流移者挤沟壑,土著者失常业,地震之异,殆或为此。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七年,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再迁著作郎。嵲因对言:“吴、蜀,唇齿之势也。蜀之利害,臣粗如之。忠勇之人,使之捍外侮则可,至于抚循斯民,则非所能办也。宜于前宰执中,择其可以任川事者委任之。”又言:“自驻跸吴会以来,似未尝以襄阳、荆南为意,今宜亟选儒臣有牧御之才者为二路帅,使之招集流散,兴农桑,治城壁,以为保固之资,益重上流之势。”
既而何抡以刊改《神宗实录》得罪,语连嵲,出为福建路转运判官。上疏略曰:“古之人君,其患有二,在纳谏而不能用,在知天下利害而不以为意。陛下渡江十年矣,外有就敌之国,内有骄悍之兵,下有穷困无聊之民。进言者多矣,今皆以为陈腐而别取新奇之说;任事者众矣,今皆习是以为当然而更为迂阔之事。此近于纳谏而不知用,知利害而不知恤也。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
九年,除司勤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罢去。顷之,起知衢州,除敷文阁待制。岁满,得请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时方修好息兵,上将召用,会疽发背卒,年五十三。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四》)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把答题卡相应位置的选项涂黑,少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3分)
兴屯田A以为久戍B之资C备D舟楫E以阻F长江G之险H以我I之常J待K彼之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再迁著作郎”的“再”与《六国论》中“后秦击赵者再”的“再”含义不同。
B.驻跸,指帝王出行中途停留暂住,文中是指宋高宗南渡后暂住吴会。
C.“下有穷困无聊之民”中的“聊”与《促织》中“不复聊赖”的“聊”含义相同。
D.“知利害而不知恤也”中的“恤”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的“恤”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嵲认为金人忽然连夜逃遁有其内因,不是宋军侥幸战胜了他们,并提出此时不宜乘势追击。
B.张嵲指出地震异象产生的原因是国家赋税沉重、政令频繁,致使百姓流徙迁移,尸横沟野,当地居民也失去了固定产业。
C.张嵲建议选用有才能的大臣去担任蜀地官员,让有管治才能的文官去担任襄阳、荆南两地的统帅,并提出了三条固本的策略。
D.张嵲受何抡的牵连被外调,仍忠心上书,指出渡江十年后朝廷外有强敌、内有骄兵的现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4分)
(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6~7题。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缟袂:白绢做成的衣服。苏轼曾用“缟袂”喻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
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的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的特点。
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
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
7.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选取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H J(“兴屯田以为久戍之资”“备舟楫以阻长江之险”与前面的“当筑坞堡以守淮南之地”构成一组排比句,结构对称,应在“之资”“之险”后断开;“以我之常”与“待彼之变”也是对称结构,应在“之常”后断开)
2.A(A项“含义不同”说法错误。两句中的“再”均是“两次”的意思)
3.B(B项“张嵲指出地震异象产生的原因是国家赋税沉重、政令频繁”说法错误。由第二段“地震之异,殆或为此”可知,张嵲说地震的异象大概是由此所致,只是一种推测。选项的表述犯了“或然必然的混淆”错误。)
4.(1)希望(陛下)深切思考灾变的缘由,修补政事的缺失,使百姓安定。(修,整治,治理。阙,同“缺”,缺漏。致……妄,使……安定。句意1分)
(2)从当前的处境打算,(应当)朝夕都这样,不属于这两个方面的事情就不必致力去做,几年之后,希望能成功!(务,致力,追求。庶其,表达期望或推测语气,希望、或许。济,成功。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绍兴五年,(皇上)召(张嵲)入(宫)问对,张嵲上奏说:“金兵去年冬天深入我朝境内,大宋军队多次告捷,(金兵)一时连夜逃遁,金有自取败亡的原因,不是我朝侥幸得胜。现在大宋兵马疲惫百姓劳苦,如果随即图谋进取,似乎不可能如此急促。我私下认为从当前处境打算,应当修筑城堡来守卫淮水以南的属地,兴建屯田把它作为长久成守的基础,整备舟船来守长江的险要,用我方的常备,来应对敌方的变化。再说荆、襄、寿春自古为重镇,敌方侵犯,多由此经过。希望迅速选择良将强兵,戍守此地,来加强上游的防守。”(之后)召入考试,任秘书省正字。
六年,(发生)地震。张嵲上奏:“近年以来,(百姓)赋税繁多沉重,(官府)征敛百出,流离失所的百姓(尸体)填满了沟壑,安居原地的百姓失去了固有之业,地震的异象,大概是由此所致。希望(陛下)深切思考灾变的缘由,修补政事的缺失,使百姓安定。”
七年,升校书郎兼史馆校勘,两次升官后成为著作郎。张嵲于是上奏应答说:“吴、蜀两地是唇齿相依的形势。蜀的利弊所在,我是大致了解的。忠勇的人,让他抵御外侵是可以的,至于安抚百姓,却不是他们所能办到的。应该在前任宰相执政大臣中,挑选可以担任蜀地事务的人予以委任。”又进言说:“(圣上)自从在吴会驻留以来,似乎未曾把襄阳、荆南两地放在心上,现在应该赶快选派有治理之才的儒臣为这两个地方的将帅,让他招募、集结流散的民众,兴耕农桑,修整城池壁垒,(把这些)作为保家固国的资本,来加强上游的防御。”
没过多久何抡因为修改《神宗实录》获罪,话语中牵连到张嵲,(张嵲)被外调担任福建路转运判官。(张嵲)上奏大致说:“古代的君王,他们的忧患有两种,在纳谏却不能用,在了解天下的利害关系却不把它放在心上。陛下南渡十年了,外有强劲敌对的国家,内有骄悍的军队,治下有贫穷困苦无所依靠的百姓。虽然进言的人很多,现在(却把必当遵循的大道理)认为是陈旧迂腐的而另取新奇的言论;做事的人很多,现在都习以为常并且还会做一些迂腐不切实际的事。这些现象接近于纳谏而不知道用,知道利弊而不知道顾念抚恤。从当前的处境打算,(应当)朝夕都这样,不属于这两个方面的事情就不必致力去做,几年之后,希望能成功!”
九年,任司勋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十年,提拔为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被罢官。不久,被起用做衢州知州,(又)被任命为敷文阁待制。任期满,请求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当时正值(宋、金)和好息兵,皇上要召现起用(张嵲),恰逢他背部疽疮发作而死,终年五十三岁。
6.C(C项,“‘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说法错误。“偷来梨蕊三分白”的意思是白海棠偷来梨花花蕊的三分洁白,描写的是白海棠的高洁白净)
7.①“湘帘”暗指潇湘馆,故可推断“作者”为林黛玉;②“娇羞默默同谁诉”写赏花人娇羞,满腹心事无人倾诉,和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境况相契合;③“秋闺怨女拭啼痕”句与林黛玉经常以泪洗面的形象相似;④“碾冰为土玉为盆”和“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写出了白海棠冰清玉洁、孤高脱俗的品质,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相似。(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8.(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ptgk/20983.html
用户评论
这套题简直太难了! 虽然平时也比较重视古诗文学习,但是看到这么多题目还是感觉压力好大。希望2025年的高考不会这么难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棒,一套300练终于找到了!一直想提升自己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默写速度,不知道这套练习题能不能帮上忙呢?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专项训练简直太必要了!对于想要考高分的学生来说,把握好古诗文阅读和默写绝对是关键的一环,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对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感觉很多学生都对古诗文比较头疼。其实,多练习是可以让这种畏惧化为自信的。这套题目应该很有帮助!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2025年的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了。看来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应对挑战!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一直以为古诗文是死记硬背的事情,自从接触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后,感觉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希望这套练习题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启发。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300练听起来就很多啊!但我也想趁夏休み多做一些考古试题,预习一下考试方向。希望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诗文本身很有艺术魅力,读懂它们其实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单纯的应试手段。多接触积累才能体会其中的美好。这套题目也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对语文文化很感兴趣,但对于这种专项训练的感受还是比较复杂。一方面渴望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又担心花费太多时间在备考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认真研读和传承!这套练习题希望能帮助更多人了解其中的精髓。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这种大量的专项训练确实有些压力。希望老师们能关注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套练习题真的太牛了!涵盖范围很广,难度也很适中,不愧是专项训练的标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看到高考语文考试内容都让我头疼!这种“古诗文阅读与默写”专项,感觉简直是学生灾难。希望2025年高考能给我一些惊喜!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做完一套练习题后我觉得自己进步了很多!掌握了更多解题技巧和思路,也提升了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直想多尝试不同类型的古诗文阅读理解,希望这套练习题能帮助我提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2025年的高考考生,我觉得这套训练题非常实用!它帮我更好地掌握了“古诗文阅读与默写”的关键知识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古诗文的理解不仅仅是拼湊出字面意思,更要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这套练习题能让我从中获得深度思考的机会。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古诗文学习不仅考查我们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更考验我们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我希望通过不断的练习,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