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教材全面更新 莫言经典作品《卖白菜》纳入新课表
实习生于波记者田文慧
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卖白菜》首次进入初中语文教材,出现在初中第一学期(七年级)。昨天,记者了解到,除历史教材尚未到位外,语文、思想品德教材均已到位,其变化一目了然。语文教材改为A4大幅面,是之前教材的两倍大小;而思想品德课本也已“更名”,现名为《道德与法治》。
中文教材
已选择《卖白菜》 和《小王子》
语文教材变了。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难不难?谈起此次语文教材的变化,树人学校语文老师曹卫平感慨地说,她充满了惊喜。虽然她至今只收到了初中第一册,但还是有很多变化。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书籍版面变大了。”曹卫平告诉记者,新教材是A4尺寸,几乎是旧教材的两倍大小。
我市初中语文教材一直使用江苏教育版。此次江苏教育版中文版大变样,学生和家长都十分“敏感”。新教材有哪些变化?
曹卫平告诉记者,首先顺序的调整明显,其次古诗词难度降低了,写作和练习更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七年级课文上册共有29课35篇,写作体系可以说是阅读引导写作,写作促进阅读,即阅读为基础,写作相辅相成。在阅读方面,分为范本阅读、经典阅读(全书阅读)、主题阅读(包括非连续文本阅读)。具体来说,范读包括精读、略读和背诵,其中背诵是江苏教育版的一大特色。莫言的《卖白菜》替代了田晓飞的《十三岁的际遇》,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另外,建议阅读。《小王子》 这本书在国际上影响很大。
主题设置更符合“当地氛围”和考试条件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新教材在话题设置上更加“本土化”。 “比如第五单元的题目以前是‘模拟新闻发布会’,其实离学生生活比较远,现在变成了‘走进图书馆’,更贴近生活,适合初中生。” ”。
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有较大改动,非常贴近考试情况。 “我们看到第五单元增加了从图表获取信息的题目。扬州中考每年都会考这种图表题,但以前的课本上没有,我们自己准备了材料。”来教导学生。”曹卫平说,但现在“大数据”已经进入教科书,让学习更加便捷、规范。
你还需要学习口语交流、结对和语法
江苏教育版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部分,强调与他人交流时使用“文明、得体”的语言,并设置活动情境来体现“场合”和“对象”。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为《我也来对对子》,对应课文中的《对联六副》。
“另外,中考语文也考语法,新教材附录中也增加了《语法简表》。以前我们是用《语言规范》来复习市发的语法的。”教研室”。曹卫平表示,从教材中带来的一个信号是,图表和语法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将更加重要。 “至于是否参加中考,则以《中考指要》为依据。”
其他教材
《思想品德》 更名《道德与法治》
2016年起,义务教育起始年级教材名称《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统一改为《道德与法治》。那么,这一变化对教学有何影响?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老师都表示这一变化很重要。
“思想和道德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道德和法治这两个关键词可以解释得更清楚。”树人学校副校长尹翠云表示,这次调整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而是整本书的改变。重写。
“过去,思想品德课程中穿插有很多法律知识,但没有那么全面。”尹翠云说,新教材涉及40条法律,八年级下册几乎都是法治内容,内容更加系统。尹翠云坦言,思想道德教育高度重视学生品格和价值观的培养。现在加强法治学习,让他们更及时、更全面地接受法制教育。
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道德和法律,所以从名字上来说,这是一种回归本源。尹翠云在采访中表示,道德教学、法律教学不等于知识教学。这是最大的问题。 “就像你知道你不能乱扔垃圾,但你不乱扔垃圾的行为不是一回事。”尹翠云表示,全书强调“知行合一”。
作为扬州市政治教研组学科带头人,尹翠云也向记者透露,《道德与法治》教材强调“学生要爱学、乐学,教师要好用”。有的农村老师不一定有专业老师,比如语文老师有这本书,你就可以跟着这本书。
一年级至四年级学习《心理健康》
此前,江苏没有统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大部分学校采用自编校本教材。
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江苏中小学学生将比往年多一本价值《心理健康》元的新教材。本套中小学教材《心理健康》共12册,一年级至三年级每个年级一本。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每册16学时,围绕“学习”、“人际关系”、“自我”、“情感与情绪”、“生活与适应”、“事业与人生”六大主题。今年秋季起,它将正式走进江苏中小学课堂。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献调整
【第一单元】
1.《为你打开一扇门》 移至第五课
2.《冰心诗四首》 删除《成功的花》
3.阅读与欣赏:古诗词《次北固山下》和《赤壁》 移至第6单元
4.删除泰戈尔诗《告别》
【第二单元】
1. 田晓飞《十三岁的际遇》 删除并替换为莫言的《卖白菜》
2、阅读欣赏:删除《现代诗二首》,改为《登幽州台歌》
3、经典推荐阅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改为《小王子》
【第三单元】
1.添加王崇禄《火把节之歌》
2、汉语练习活动:“走进图书馆”移至第五单元,改为“我也来批对”
【第四单元】
1.添加罗兰《秋颂》
2、阅读欣赏:删除古诗三首,分别是《韩愈》《早春呈张十八员外》、《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刘禹锡》《秋词》
3.写作:写一篇关于“豆腐干”的文章
【第五单元】
1、删除《斜塔上的实验》,改为《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
2.在七年级下学期原教材中增加课文《三个太阳》
3、阅读欣赏:《论语八则》改为《古诗二首》
4.写作:“简单解释一下小制作”到“说清楚”
5、汉语练习活动:“模拟记者会”改为“进图书馆”
6.专题:“狼”改为“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第六单元】
1、原《论语八则》修改为《论语十二章》
(具体调整以修订书为准)
相关问答
答: 今年,江苏省发布了最新的初中语文教材,其中一个最大变化就是将莫言的短篇小说《卖白菜》纳入了教材内容。 这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具重量级的教科书调整之一,引发了不少教育界和社会公众的讨论。
16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许多人猜测,《卖白菜》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教材,是因为它体现了当下中国乡村生活的特点,以简明流畅的语言讲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具真实感和借鉴意义。另外,莫言作为一位知名作家,其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学内涵和价值观表达,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
165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当然,也有部分人认为,《卖白菜》虽然写实却较偏向于悲剧色彩,可能会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但从总体上看,将《卖白菜》纳入教材体现了对当代文学的重视,更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提高审美力和批判意识。
85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卖白菜》里的老先生虽然命运不幸,《卖白菜》本身却蕴含着温情和希望。 通过阅读,中学生可以深入感受主人公的处境,学习其中的坚韧精神和乐观态度,并思考在逆境下的生存智慧和人生哲理。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善于从书面语言中捕捉细节、分析人物心理和故事发展规律。
9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答: 除此之外,《卖白菜》还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底层人民的处境,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通过思考主人公的行为和命运,激发学生对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探究,为未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133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k12/2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