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的使命是让中国不再需要海归
其实海归的使命是让中国不再需要海归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海归的使命是让中国不再需要海归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最近北大始终身处一些压力之中,人山人海的“游客”,某些“沦为二流大学”的言论和丘成桐先生指出的“海归造假”,一再将北大推向风口浪尖。继前几日通过“限客令”而回应了“游客潮”之后,7月29日,北大首次针对“海归造假”的说法进行了回应,北大新闻发言人认为丘的说法歪曲事实。
7月12日,丘成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北大“引进很多外国专家,实际上都是假的。很多名教授在国外是全职,按照规定必须9个月在美国国
丘成桐先生的言说对象,乃是凭借在海外的学术名声、在国内大学里谋得高薪或科研经费,但真正的身份却仍在国外的那些学者。而北大的回应则称引进的海归人员,都是“明媒正娶、货真价实”,并将其看作“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力军”。两者的对立其实是表面的,即双方都承认海归人员对于中国大学的重要性,唯一的分歧在于,丘成桐认为其中有些人利用了国家和民众对于这种重要性的重视,骗取了纳税人的钱。
早在1914年,胡适先生在《非留学篇》中就明确问道,留学到底是“过渡之舟楫”还是“敲门之砖”?而时至今日,在丘成桐先生的眼中,借留学的“敲门之砖”博取功名,比起现在借“海归”之名的坑蒙拐骗来,似乎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实乃国家的不幸。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大学里的某些人和名义上的“海归”腰缠万贯,而整个国家的学术品质和国际地位依然止步不前。
当然,胡适先生“非留学”的说法,并不是全盘否定留学,丘成桐先生也并不是要否定海归。在胡适看来,留学不过是“植才异国,输入文明,以为吾国造新文明之张本”的过渡阶段。换言之,留学的目的是将来不再留学。因此,在胡适看来,如果大家都把留学看作敲门砖、根本不悉心研习西学的话,则留学阶段会长拖不止,形成越留学越肤浅,越肤浅越功利化的恶性循环。而丘成桐先生的痛斥,也是为了警醒国人,即便是处于举国呼唤海归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注意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由此看来,无论是胡适先生还是丘成桐先生,与现在北大主张的目标其实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致的,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前不久英国《泰晤士报》将北大排名世界第17位。暂且撇开具体名次不谈,我们可以看出,英国人看重的是北大对于中国这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影响力,看重的是中国的文明潜力和国际地位,也就是说,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地位必然是伴随着文明复兴而达到的。
因此,在经济崛起的背后如何通过取道西方来塑造大国的文化科技地位,乃是留学和海归人员的真正使命。如果没有踏实的留学、真正为国家做贡献的海归,那么中国就要永远留学、永远祈望海归,永远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hwks/21299.html
用户评论
这标题有点意思,海归们真该思考一下自己的使命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个观点挺犀利的,海归回国是不是真的该转变思路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让中国不再需要海归,这得是多强大的自信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归的使命是让中国不再需要海归?这得有多大的贡献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归回国是给中国带来先进的理念,还是真的让中国不再需要他们?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观点太新颖了,我得好好想想海归的价值在哪里。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归们确实该有更大的抱负,让中国强大到不再依赖海归。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人好奇,海归们的使命难道只是回国发展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让中国不再需要海归,那我们的国际视野岂不是要缩小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标题挺有争议性的,海归们的使命真的可以这么定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归们回国,是带来新的机遇,还是让中国更强大?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观点挺有挑战性的,海归们得好好思考自己的定位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归的使命是让中国不再需要他们,那他们自己的未来又在哪里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挺吸引人的,期待看到更多关于海归使命的讨论。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