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成人教育

苏轼儿时学习趣闻:改对联及其他四则故事

很多朋友对于苏轼儿时学习趣闻:改对联及其他四则故事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改对联:苏轼自幼聪明过人,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听多了众人的夸奖,他渐渐骄傲起来,觉得自己已经精通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等,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了,于是在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深奥的古书来上门求教,苏轼接过书后发现自己有很多字不认识,这让他明白了人外有人的道理。他惭愧地摇了摇头,随后回到书房,在原来的对联前各加了两个字,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苏轼更加勤奋地学习。

2. 苏轼“欺”师:苏轼考进士时,写了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春秋文。文中有这样一段: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当时的判官梅圣俞对苏轼的文章十分赞赏,但他发现其中的历史常识似乎有误,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尧并没有关系。梅圣俞便去问苏轼,苏轼说答案在《三国志·孔融传》中,然而梅圣俞反复读了很多遍后,依旧没有找到出处,便再次询问苏轼。苏轼只好老实回答是自己杜撰的,他说《三国志·孔融传》中提到孔融跟曹操说商纣王将妲己赏了周公,曹操问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应该有,他便是据此杜撰了这个故事。梅圣俞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加赞赏苏轼的才华。

3. 听诗立志:苏轼八岁时被父亲送到眉山道士张易简办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京师来了一个官样打扮的人,送给张道士一封信,里面是一首赞颂提倡改革朝政的十一位名臣的长诗,其中包括范仲淹和欧阳修。张道士吟诵时,苏轼躲在身后看完并明白了基本内容,他大着胆子问老师诗中所提到的十一个人是谁。张易简一开始觉得他是个孩子没必要知道这些,但苏轼据理力争,认为小孩子也应该多了解现实中的事。张易简感到惊奇,认为他才气非凡,便详细地给苏轼介绍了这十一位名人。这是苏轼第一次听到韩琦、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名字,他们的事迹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也让他对这些大文人充满了向往,立志要向他们看齐。

4. 受教于刘巨:苏轼在眉山私塾修业期满回家后,并不满足,央求父亲继续让他外出拜师求学。苏洵多方打听后,将他送到了眉州官办学府的刘巨那里。刘巨知道苏轼曾在眉山道士张易简处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诗、词方面功底深厚,而在文学理论方面尚嫌不足。于是,刘巨在教学中侧重教他学习文学理论,在诗词方面则与苏轼互相切磋。刘巨的诗很有名气,他曾写过一首《鹭鹫》,结尾两句为“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他对这两句非常满意,而苏轼在和老师交流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师生间的这种交流让苏轼的学业更进了一步。

用户评论

独角戏°

小时候看这些故事就觉得有趣了,苏轼不愧是才华横溢! 改对联真考验脑筋,我试着模仿一下这种思维方式,结果还是跟不上大师的节奏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月下独酌

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意思,让我认识到苏轼不仅是文学巨匠,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智慧和学习能力。改对联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折射出他学习刻苦、善于思考的特点。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情字何解ヘ

苏轼小时候这样聪明就太让人佩服了! 我也想让他给我改个对联,看看我哪一点儿输在他那里哈哈! 这篇文章很有教育意义,提醒我们要从小培養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说他小时改对联测试父亲? 觉得这有点像炫耀,用孩子的天赋来取悦大人更合适啊,毕竟是古代社会呀,家长的权威不容挑战,这个故事估计是有些理想化因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小时候的学习经历确实有趣回忆啊,和苏轼的故事对比一下,感觉还是差距蛮大的。不过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教育的重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聽風

改对联这样的游戏虽然有趣,但它更能体现出苏轼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达能力。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让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柠夏初开

这篇文章写的有点浅薄,只说了一点儿故事,一点儿都不分析苏轼的成长历程,缺乏深度!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优雅的叶子

太爱文人墨客了?!改对联而已,就拿出来写故事了吗?这故事真不是一般的小乐趣吧?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江山策

小时候确实喜欢和朋友猜谜语、编造小游戏,不过像苏轼这样天赋异禀的也不常见呀。希望今后的文章能够更深入地探讨苏轼的人生哲理和文学成就!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巴黎盛开的樱花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苏轼!原来他从小就如此聪明机智!难怪他的作品都那么精彩纷呈!改对联这个故事真是太有趣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ok绷遮不住我颓废的伤あ

我觉得这个故事虽然有趣,但我们也要注意的是,学习应该循序渐进,不能只顾眼前的小得而忽略长远目标。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全网暗恋者

苏轼的童年故事让我觉得古代文人墨客总是充满了才华和传奇色彩! 只是这种“改对联”游戏在现代社会似乎不太常见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这篇文章很有趣,尤其喜欢苏轼对父亲的称呼,既尊重又亲切。我相信他的这些有趣的童年经历一定对他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者何惧

我觉得这篇文章描写的故事略显单薄,只描述了一个改对联的小插曲,并没有展开对苏轼童年学习环境或家庭教养方式的探讨,希望以后的文章能更全面地呈现苏轼的人生故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糖果控

小时候确实喜欢玩文字游戏,像这类对联比赛很有意思的! 不过我觉得除了乐趣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文化知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改对联确实考验思维能力和表达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定的诗词知识和格律规则,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对联。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是个瘾。

苏轼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智慧和学习天赋,他所经历的学习故事充满了乐趣和启迪,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儿童教育的一种形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crgk/211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