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成人教育

肥东县未来十年(2015-2030年)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概览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肥东县未来十年(2015-2030年)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概览的一些知识点,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肥东县城总体规划(2006-2020 年)》于2006年6月经合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有效指导了全县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县城体系布局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显着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公共服务功能显着增强;城市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日益显现。随着区域发展背景发生重大变化,肥东县面临新的发展问题,总体规划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为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皖政[2014]20号),肥东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分为县城、合肥主城区肥东片区、规划区、城区四级。

1、县域

肥东县行政管辖范围总面积2179平方公里,包括县内18个乡镇、村。

2、合肥市主城区肥东片区

辖店部镇、措镇镇、桥头集镇3个镇,肥东经济开发区、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3个区,梁园镇4个行政村,石塘9个行政村镇。牌坊乡辖3个行政村,总面积504平方公里。

3、规划面积

西至肥东县、瑶海区与措镇镇行政边界,南至龙泉山以南龙泉村边界,东至店部镇与富察山镇界,至北部梁园镇禄口村,包括店埠镇和桥头全境。集镇飞光、山旺、大韩、三站、眉山、龙泉、桥安7个行政村(社区),石塘镇马集、王铁、四合、火龙、新桥、连间、城北、龙9个行政村(社区)包括城城、新站,以及梁源镇新向阳、南关、禄口、民主4个行政村,总面积30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4. 市区

北以戴河路为界,西接瑶海区,南至和平路,东至双街路,总面积51.61平方公里。

3.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5-2030年,包括近期2015-2020年。

4. 城市性质

是合肥市主城区东部副中心、现代产业基地和物流基地。

5、城市功能

是合肥市主城区东部的综合性城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合肥市东部山水文化旅游区、肥东县政治文化中心。

6. 城市规模

2030年,市区城镇人口40万,城市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

7.县城体系规划

1. 全县总人口和城镇化水平

2020年,预计全县常住人口90.8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8%。 (预测指标)

2030年,全县常住人口控制在98万人以内,城镇常住人口59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约束性指标)

2.县域空间结构

“两轴”是和宁发展轴和和朝吴(马)发展轴。 “五区”分别是江淮流域及滁河干渠生态控制区、北部现代农业发展区、合肥主城区肥东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湖泊旅游休闲区、东部山地绿色健康生态区。

3.镇村规模级别

城镇、村庄规模分为四级:

一级(县)——个县市区:店步镇,城镇人口40万;

二级镇(重点镇)——5个。措镇镇、桥头集镇城镇人口5万-30万,梁园镇、石塘镇城镇人口1万-15万,长临河镇城镇人口1-5万人;

有三级镇(一般镇)——6个,包括白龙镇、元疃镇、陈集镇、包公镇、古城镇、八斗镇,城镇人口1万人;

四级(新农村社区)——166个,其中集镇型新农村社区23个:杨店、向岛、张集、麻湖、牌坊、中兴、西山驿、青龙、王城、福王、羊塘,新村143个——高梁、结集、王铁、路口、长乐、刘家畈、草庙、费集、广兴、湖城、复兴、龙山等类型农村社区。

重点建设区域: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下;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皖江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5平方公里以下。

4、城市功能结构

县城(店部镇):合肥市主城区东部副中心,肥东县城,合肥市东翼产业带发展腹地

措镇镇:合肥商贸物流中心、肥东县分中心

石塘镇:肥东县农副产品加工交易中心

桥头集镇:皖江新材料产业基地及配套服务

梁园镇:合肥市新的商贸物流中心、肥东县机械制造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长林河镇:环巢湖生态旅游小镇

古镇:岱山湖生态旅游小镇

白龙镇、元团镇、陈集镇、八斗镇: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5、综合交通系统

区域铁路:新建合宁城际铁路,车站设在县城;新建合宁至梧州城际铁路,设县城、措镇站;新建盒马至马州城际铁路,设措镇站;新建商杭高铁,设镇站;在县城设立车站;新建赫连客运列车,并在八斗设立车站。

高速公路:完善现有合徐高速公路、合朝乌高速公路、合柳冶高速公路;新建赫连高速公路。保留龙塘、店步镇、白龙、王铁等4个高速公路出入口,新增梁园、中兴、石塘、园疃、八斗、故城东、故城西7个出入口。

一级公路:河马路(S105)、河崩路(S101)、店中路、S331、下塘-兴岛-滁州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梁园至古城高速公路(X058)、电部至兰兰高速公路(由X023、X037、X017组成)、石塘至桥头集高速公路(X026)、河白路(X006)、电白路(X022)。

三级公路:远疃至江济公路(由X022、X050组成)、华章至石塘公路(由X030、X034组成)、义和至板兰公路(由X025、X027、中兴至梁园公路组成)。

水运:河榆线升级为二级水路,店埠河航道升级为三级水路;店部河港区设立店部、措镇、循环经济园区三个作业区;南淝河港区、华东作业区;有包公桥、长林河、红石嘴三个旅游码头。

六、公共服务设施

构建完整、均衡、高效、可持续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水平与主城相当,达到先进“中等城市”水平。重点实现教育、养老、文化等服务体系在全市领先。

教育设施:设置幼儿园1所,容纳人口1万人左右。重点镇区中心幼儿园不少于2所;一般乡镇、区中心幼儿园不少于1所。重点镇区小学不少于2所;一般乡镇、区小学不少于1所; 1个中心村1所小学。重点镇原则上不超过两所初中,一般镇不超过一所初中。每个城镇可根据需要保留一所九年制学校;城市公立学校比例提高到60%以上。普通高中等非义务教育机构主要分布在县、镇。该县依托县职业教育中心,整合县内职业教育资源,与社区服务中心(站)结合,构建健全终身教育体系。

文化设施:镇级文化设施按“四室一厅一场”设置图书馆阅览室、科技培训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室、办公室、多功能厅和文化广场。规划期末,现有乡镇小型文化站全部升级为中型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重点城镇需配备大型文化站,建筑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城市地区要配备市级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文化设施以各村(居)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活动室(广场)、党员电教教室、乡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为载体,构建立体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上下联动、协调一致。

体育设施:全县至少建成“五个一”,即体育馆、体育场、游泳馆(池)、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体育公园。乡镇至少要建设“三个一”,即:小型室内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至少要建设“两个一个”,即:室内健身俱乐部(体育活动室)和室外健身广场;更新提升行政村现有农民体育健身项目,延伸覆盖自然村健身设施。

医疗设施:每个建制镇设有急救站1个;石塘、梁园、白龙、古城、八斗5个镇中心卫生院升级为二级综合医院标准。桥头集、长林河、包公、陈集、元通5个镇卫生院升级改造为中心卫生院;每个村都设有村卫生室。

社会保障设施:在县城建设至少一所500个床位的综合养老院;每个乡镇建设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养老服务用房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并毗邻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建设养老设施1个,每个养老设施(含活动中心)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并与文化站等公共设施配套布置。每个建制镇均设有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七、生态格局

4条生态廊道:江淮流域生态廊道、滁河主航道生态廊道、东部山地生态廊道、殿部河生态廊道、巢湖生态廊道。

7条景观绿道:滁河主航道“自然生态”绿道、环巢湖“金项链”景观绿道、东部“山野风光”休闲绿道、巢湖“城市滨水”休闲绿道店部河、沙河“碧水田园”野生绿道、元河西水库“湖光闪闪”生态绿道、长林河镇—白马山“古古道” “和平之路”自行车绿道。

8个重要生态节点:巢湖风景区、富池山森林公园、白马山风景区、中兴水库、官湾水库、源和溪水库、岱山水库、龙栖地湿地公园。

8、合肥市主城区肥东区空间规划

1、交通协调

有纬五路、包公大道、玉溪路、桥头集路、龙兴大道5条高速公路网。

“十二横六纵”主干路网由东向西包括:望城路、淮海大道、戴河路、临泉东路、长江东路、长江东街(新安江路)、瑶港路、和平路路、欧阳修路、繁华大道、石池路、锦绣大道;南北方向包括:香河路、电中路、团结大道、四顶山路、嘉木路、天工大道。

轨道交通:合肥地铁2号线延长线设有香河路站、桥头集路站、店部河站、团结大道站。合肥地铁6号线设有东风大道站、措镇站、典中路站、瑶岗路站和高铁站。

11号线已预留。

2.公共服务设施协调

规划建设2个县级中心、2个区级中心。两个县级中心位于老城区和南部地区,两个片区中心位于措镇乡和商贸物流开发区。

教育设施:有中学21所,小学25所。

文化设施。完善县、街道、社区三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布局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新增区域性大型文化娱乐设施。在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周围规划建设渡江战役纪念馆,并会同社会居委会建设群众文化场馆。

体育设施:保留老城区龙泉路南侧体育公园用地,规划建设南区高标准综合体育场馆,位于瑶岗路以南,服务全县。

医疗设施:保留现有条件好的公立医院,调整内部用地和更新设备,提高服务能力。结合新建住宅用地,按照国家标准规划建设多层次医疗设施,形成县级综合医院和门诊部的二级医疗服务体系。南部地区将建设一所大型综合医院和两所中型综合医院。共预留、预留医疗设施用地14个。

3、市政设施

(轻微地)

9.规划区域空间管控

1.城乡土地利用结构

建设用地总面积59.73平方公里,城乡住宅建设用地56.4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44平方公里,村庄建设用地12.48平方公里。

非建设用地总面积239.5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19平方公里,农林用地234.35平方公里。

2、生态网络

环形景观:富察山、龙泉山、谢家山、店部河、定广河、北干河等形成背靠青山、绿水贯穿全市的自然生态背景。

多廊道穿插:沿高速公路、铁路形成3条交通生态廊道,合宁高速公路生态廊道呈横向;淮南铁路生态走廊与合朝乌高速公路生态走廊呈垂直状。规划的合宁高速公路生态走廊长约22公里,最窄宽度为300米,常见宽度为1000-2000米;合朝乌高速公路生态走廊长约15公里,宽700-1600米;淮南铁路生态廊道长约18公里,宽200-700米。

树荫相间:包公大道、耀岗路、四顶山路按照特色景观树荫路布局。

多点镶嵌:城市综合公园2个、城市社区公园12个。

3.空间控制

禁止建设区域:主要为龙泉山、富察山、谢家山植被覆盖区域,店埠河、定广河、双桥河、措坝河、三十埠河、银潮总渠、长乐河、联合水库等河道主干道、合宁高速公路、合徐高速公路、合朝乌高速公路走廊、500kV高压走廊等基础设施走廊。规划好生态修复工作,加强管理,禁止各种损害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活动,或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对占用、破坏的土地,应当进行生态保护和恢复。应用的生态地位和价值。

限制建设区域:主要是富茶山森林公园缓冲区、龙泉山、谢家山山麓生态缓冲区、地质环境较差地区、湿地滩涂、农田区、绿化隔离带等控制要素。加强对此类用地的合理引导,严格控制大规模建设开发对此类用地的破坏;已开发地区要严格控制建设量,对破坏的山体、水系、植被要有计划地进行修复、疏浚和管理。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群落建设研究,重点发展物种多样化和景观复合化;适用于以保护环境为主的园林绿地、休养地建设。

适宜开发区域: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区、村庄建设区。规划强化“容量”管控,防止过度开发透支环境容量;强调生态补偿和城市绿化,城市建设过程与整体生态环境改善过程相辅相成、共同运行;甸埠河、定广河等水系沿线城市建设注重城市防洪、内涝等自然灾害。

10.城市空间布局

1、发展方向

城市向南扩展,产业向东转移。北部预留空间,西部加强优化。

2、空间结构

形成“四轴、一带、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四轴”分别是包工大道—电高路主轴线、电中路主轴线、四顶山路次轴、瑶岗路次轴。 “一带”是店埠河生态景观带。 “四区”是指经济开发区的四大片区:经济开发区都市工业区、东区、老城区、南区。

3、区域功能

经济开发区都市工业区:店埠镇西镇界、戴河路、桥头集路、包公大道、金阳路、长江东路、合宁高速公路之间的土地空间。肥东规划成为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城市工业区,肥东是夯实“全国百强县”基础的首要工业基地。

经济开发区东区:嘉木路、载水路、和平路、木秀路之间的用地。规划以绿色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方向,集聚各类创新服务平台、科研机构等,为周边产业区提供配套设施,承接区内现代服务业溢出。长三角及合肥市区。

老城区:包公大道、金阳路、长江东路、龙泉路、四顶山路之间的用地。规划建设为县城综合服务中心和肥东老城区风貌传统特色展示区。

南区:合宁高速公路、嘉木路、木秀路、店埠河至店埠镇西南界线之间的土地。规划建设城东参与区域竞争合作的区域中心、辐射合肥东部的开发性生产和服务中心、充满绿色人文色彩的健康宜居城市。

4、用地布局

居住用地: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重,改善老城人居环境。规划到2030年,居住用地面积1353.7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6.33%。人均住宅用地33.84平方米。城区住宅用地按照经济开发区东区、经济开发区城市工业区、老城区、南区四大片区的承载能力划分,可容纳人口分别约为120,000、140,000、40,000和100,000。

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重点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规划2030年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面积305.03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5.93%。人均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面积7.62平方米。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建设中央级商务中心、区级商务中心、社区级商务服务中心三级商业网络体系。老城区和南区各有一个中央级商务中心。老城区综合商业中心位于包工大道与电中路交叉口南北两侧,以商贸、商业、金融服务为主;南区商务中心位于赛丁山路与耀岗路交叉口区域,结合地铁线路、公交线路及其站点布局,聚焦商业、金融、信息、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结合禾木湖及水系安排旅游服务、娱乐和体育产业。承担肥东县级商业综合中心职能。肥东经济开发区东区和市区工业区建有两个区级商贸中心,辐射本区及周边地区。规划2030年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278.6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42%。商住用地175.0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3.40%。

工业用地布局:形成肥东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工业空间,打造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平台。规划工业用地总面积912.2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17.74%。

物流仓储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布置在水路北侧经济开发区东区,用地面积26.70公顷。主要利用高铁运输优势,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产业相关物流业态。

5、绿地系统及景观风格

规划到203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8平方米/人。

绿地布局依托禾木湖、甸布河生态斑块为中心,形成城市绿色核心结构。沿垫步河、定广河形成生态廊道,两岸形成生态防护绿带和滨河公园。沿公路、市政廊道、城际生态隔离带、防护绿带形成连续开放的生态绿地网络。

规划防护绿地公园2个、城市综合公园2个、社区公园12个。

沿店埠河形成主城区城市绿化景观带;以淮南铁路、合宁高速公路、合徐、合朝乌高速公路沿线防护绿地为基础,形成三大城市绿化景观带;电中路公共景观轴、包公大道公共景观轴、耀岗路公共景观轴、四顶山路公共景观轴。

6.四线控制

绿线:主要包括合宁高速、合徐高速及主要道路沿线的控制性生态保护绿带;市区内电埠河、定广河、禾木湖、银潮渠、双桥河、三十埠河等河流两岸区域绿化廊道保护范围线;城市主要公园绿化控制范围;城市主要道路绿化控制范围;重大基础设施周边、工业用地与生活用地之间的防护绿带控制范围,总面积约294.17公顷。

蓝线:店埠河、定光河、禾木湖、银潮运河、双桥河、三三埠河等城市主要河流的城市蓝线范围,总面积129.62公顷。

黄线:主要包括肥东客运高铁站、供水厂1座、污水处理厂2座、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7座、燃气门站2座、广播电视发射站1座、垃圾中转站11座、5座消防站、泵站1座、高压线路保护廊道等。城市黄线控制范围总面积67.72公顷。

紫线:无

按照本市“四线”管理办法,对“四线”进行严格规划和管控。

7.道路交通系统

市区整体呈方格网状道路网格布局。肥东经济开发区东部采用大街区路网密度(5km/km2);城市工业区采用中等街区路网密度(6km/km2),老城区采用小街区路网密度。附近街道网络密度(8公里/平方公里)。规划2030年道路交通设施用地面积915.43公顷,人均交通设施用地面积22.88平方米。全市规划高速公路3条,道路宽度60-80米;主要道路12条,道路宽度45-60米;二级道路17条,道路宽度36-60米。

规划4座立交立交桥,分别为:包公大道、桥头集路立交桥; 包工大道与团结路立交桥; 包工大道与龙兴大道立交桥; 龙兴大道与和平路立交桥。

规划在主干道与公交交通线交叉口预留18条地下通道(上跨)。合宁高速沿线分离立交涉及桥头集路、措镇北路、站西路、站东路、龙泉路、龙兴大道,以及合朝五高速以东的开发预留区,预留道路下穿空间。合徐、和朝乌高速公路沿线分离立交包括淮海大道、八斗路、戴河路、包公大道、娘泉路、瑶港路。此外,未来预留3条道路地下通道,涉及临飞路、和平路、同乐路。

市区有公共停车场15个; 3个公交终点站位于戴河路与富察路交叉口、龙泉路与龙城路交叉口、肥东高铁站南广场;市区有公交车停车场1个。该场位于清流河路与富察路交叉口。

常规公共交通分为城市公交线路和城镇公交线路。城市公交线路主要服务区内短途公交出行,连接区内住宅区、办公、商业等功能区。线路沿次干路和支路布置,长度小于15公里,平均站距小于800米。城市公交线路:服务市区及周边乡镇的公交出行,平均站距小于1200米。快速公交有2条,分别为沿包公大道、团结大道的职教K1线,始发于湖城路与包公大道交叉口,止于东城客运中心,以及沿长江东路、龙泉路、嘉木路的BRT9路、遥港路、盒马路,起于三十埠桥,止于桥头集。

拟将合肥城市地铁延伸至肥东市区。涉及的地铁线路为轨道交通2号线、轨道交通6号线。2号线向东延伸,经长江东路、龙泉路、河店路连接至高铁站。 6号线向北延伸,在高铁站与2号线相接。

8.地下空间

轨道2号线(延长线)和轨道6号线(延长线)形成两条地下空间开发轴线。

南部地区地下空间重点开发区域主要是耀岗路与四顶山路交叉口的商业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开发范围面积0.8平方公里。地上主要功能为行政文化、商业贸易,地下主要功能为停车场。仓库、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人防设施、综合管廊等。

9. 短期规划

计划近期重点向南发展。重点加强肥东经济开发区东南片区、肥东经济开发区东部片区三大设施建设及配套。着力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重点保护店步河、定广河沿岸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活力。

加快实施合肥县城路网与市区衔接,加快南部地区路网建设,实施高速公路拓宽规划,完成铁路、城市路口平交路口改造加快实施合肥地铁2号线延长线,实施肥东高铁站公交枢纽、肥东公交停车场、客运站和社会停车场建设改造。

结合棚户区改造,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加快城南小学、城东小学等9所小学新建和扩建,肥东三中、肥东四中、肥东五中等7所初中新建改扩建城关中学搬迁、特殊教育学校和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加快南部地区公共服务中心文化设施建设,依托高铁旅游集散中心建设车站,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城南体育中心和三个体育公园建设,加快肥东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肥东市第三医院新区、县公共卫生中心建设公共和社会资本建设的14个医疗卫生设施,加快县公办示范养老公寓、减灾救灾中心、残疾人新建项目建设人类的扩展计划康复中心。

加快二次水厂扩建至5万吨/日、雨湾污水处理厂和措镇路泵站建设,加快措镇路消防站建设,建设220kV牌房变电站、110kV兆光变电站、110kV孙滩变电站,建设环城联合焚烧高压管道,新建加油充电站5座,新建小型垃圾中转站4座,在城南新建邮电局。

结合肥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东区建设,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和综合管廊试点。

10. 长期规划

远期城区规划城市土地开发重点将从城区转向合徐至合朝乌高速公路以东、以南地区,实现与城区及周边城镇功能空间一体化开发的格局。

城市空间结构向东部、西部、北部地区并重的“多组团结构”转变。即由原有四个城区和合徐至合朝乌高速公路东南部地区形成新的城市空间格局。网络的空间划分形成四个主要组。合徐至合朝乌高速公路东侧以生产用地为主,西侧以生活用地为主。

相关问答

问:肥东县城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2个回答
失心疯i

答: 肥东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0年)旨在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县城,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该规划重点关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结合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281 人赞同了该回答

看我发功喷飞你

答: 同时,肥东县城规划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力求将肥东县城打造成一个现代、美丽、活力、宜居的新型县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107 人赞同了该回答

问:如何推动肥东县城的产业升级?
2个回答
权诈

答: 肥东县城总体规划注重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产业体系。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强化关键产业链及供应链建设, 增强智能制造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更加多样的产业结构,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肥东县城经济质量和竞争力。

138 人赞同了该回答

陌上蔷薇

答: 此外,完善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融入肥东县城,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注入新动力。

142 人赞同了该回答

问:肥东县城的交通网络建设状况如何规划?
2个回答
呆萌

答: 肥东县总规划注重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提出要完善绕城高速公路、市区两级道路网建设并优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出行效率和便捷性,同时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发展,加大共享单车及公交线路网络建设力度。

17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残留德花瓣

答: 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联通,实现“多路联通”运输格局,促进肥东县城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通过多方面交通规划,提升肥东县城整体功能和影响力 。

89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crgk/2109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