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发布,古诗文占比超半!专家强调记忆技巧的重要性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发布,古诗文占比超半!专家强调记忆技巧的重要性,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2017年到2019年,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的编审工作已全部完成,将于2019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6个省(市)率先投入使用,其他省市根据新高考推进和各省实际情况陆续推进,并决定于2022年前全部换用新教材。
以上为全新的高中语文教材
值得关注的是,在语文教材中,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教材共选入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其中古诗词33首,古文34篇。
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这一等了很久的消息终于实锤了!
新教材刚一出来,老师、学生、家长纷纷表示“有话要说”:
老师:
@孙老师:我搜了一上午没找到相关课文, 做个新上任的高中语文教师真的难。
@王老师:对于一名从教20年的老教师,我表示很兴奋,中国的传统文化终于要加速回归课堂了。
@李老师:新教材,新任务,新机遇,新挑战,加油,新学期!
学生:
@呆小萌:刚上高中的我,何其有幸?何其不幸?平常心。
@sun狗: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白晓宇:我只希望能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把语文学好。
@刚刚娃:厉害了,我的语文。一半古文,感觉自己很受伤。
家长:
@萱萱妈:终于能够让孩子更多地接触到我们中国人最传统的文化了,再加上专业的老师讲解,孩子也能做个“有文化底蕴”的人了。
@豆豆爸:支持改革,期待能尽快普及。
@明明妈:古诗文占比近半,对于高中生来说,感觉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玉玉爸:孩子本来基础就弱,古文相对又比较难理解,这次改革,孩子的语文成绩妥妥要猛跌了。
@丸子妈:还是很担心,古诗文篇幅的增加,无疑增加了语文难度,孩子学起来更吃力了。
面对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大幅度增加,不少家长表示“很难过”,他们觉得,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比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让他们的孩子“很受伤”。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话题——“让孩子背诵古诗词、古文有什么意义?”
很多答主在小时候都从老师或是父母的口中,得到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你长大后自然会懂得。”这个说法,在一个孩子听来颇有一些成年人故弄玄虚,又有一点搪塞、糊弄的意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那些年幼时觉得十分绕口又莫名其妙的话,会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出现在脑海中,仿佛多年前就有人窥探到了自己内心的悲伤、喜悦、迷茫,或者是那些自己都不知道的感受。刹那间发现,自己说不口的复杂情绪,原来曾被人一两句话,诗意地表达出来。这种由文字引发的“情感共鸣”让人有了一种愉悦又奇妙的体验。
那位在《中国诗词大会》中一战成名的才女武亦姝,近日刚刚在清华大学担任了学会生主席。回想这位被诗词喂养长大的孩子,她的一言一行,都光华璀璨。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武亦姝面对大海时,脱口而出的赞美;“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是她在踏足树林时,油然而生的感慨。作为父母,你绝不希望当孩子面对同样的场景时,从孩子口中听到——“卧槽!” “Oh, my god!”
背诵古诗文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有自己的审美认知,让他会说“好听”的话,能恰当表达自己的想法。
语文特级教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黄玉峰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要死记硬背。
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基础是“积累”,尤其年纪小的时候,要下点功夫、记点东西,背点东西,学点东西。特别是诗歌、好的文章等,更应该从小就背起来,因为节奏感在里面。写文章好的人,懂得什么样的语言读起来舒服,怎样写可以把其中的音乐感、节奏感把控好,同时,道理也能够讲清楚。
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通过平时大量的记忆获取的知识储存,如果什么都没有记下,拿什么来“临阵磨刀”?
犹太人告诉孩子从小要学会一种“生吞之功”,就是说一个人小时候要学会生吞活剥,全部吃下,然后慢慢消化。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生吞活剥”下去,葡萄糖够了,脂肪有了,维生素也有了。可是如果你天天分析吞下去的东西有没有葡萄糖,有没有维生素,却什么都没吃,十年下来,早已是瘦骨嶙峋了。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所曾说:“只有入口成章,才能够开口成章。”孩子只有先“吞下去”,才能在运用的时候“吐出”东西来。
背诵经典古诗文,除了是学习,也是一种人生修养。
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看书就跟猴子掰玉米似的,边看边忘,什么都没有留下,腹中空空,又哪来的华美的气质。
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相传有一次,苏轼奉旨回都城述职,经过长安时,去看望许久不见的好哥们董传。但到董传住处,却发现董传过得非常寒酸,家徒四壁,穿着用粗布做成的衣服,如此艰苦的条件仍然奋发读书,浑身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才华。临别前,苏轼感慨万千,写下《和董传留别》一诗,开头两句即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后来,董传一举考中进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诵读中,除了积累知识,更增强了记忆力,锻炼了思维的敏捷程度,让孩子在今后从事任何一种行业时,都能够厚积薄发。
数学家苏步青
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他读小学的时候,天天背诵《左传》《唐诗三百首》,十几万字的《左传》,小学阶段他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史学大师钱穆,能将四书五经、《庄子》《老子》《史记》倒背如流。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有名的大师,他十四岁前就能背诵《三字经》《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千家诗》《古文观止》。
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说:“学好语文就靠‘三把钥匙’——读、写、背。让孩子在其记忆力最强盛的时代,通过背诵将最经典的古诗文化作自己的血肉,这是形成终身语文能力的‘童子功’。”任何领域的成功,都离不开这种“童子功”。
著名作家巴金曾告诉读者:“在我背得比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虽然我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写文章并非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的思路连下来的,我得感谢那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才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
背诵是语文最基本的修养,积累得越多,语言就会越丰富,表达能力就越好。说起话,出口成章;写起文章,信手拈来。练好这项“童子功”,才是语文学习真正的开始。
-END-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新途教育考试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ontdesign.com/crgk/18501.html
用户评论
这个消息真是让人兴奋啊!我一直觉得古代文化非常吸引人,能多多接触古诗词,多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觉学习会更加有趣味性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出了!古诗文占一半?我的确有点担心,会不会让学生压力增加?希望新教材能够设计更生动活泼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实话,我一直挺喜欢阅读古诗词的,我觉得它们读起来很有韵味,也蕴含着很多智慧。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增加比例真是太棒了!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也能像我喜欢一样爱上古诗文学习!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以前到后都是按部就班地学习古诗文,感觉没啥特别的好用。现在看来高中还是这样吗?真的怕孩子们学得枯燥乏味又毫无成就感!希望教育家能够给出一个更合理、更有用的方案!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决定挺让我支持的!我觉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古诗文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死记硬背确实不是最好的方法,还是要结合生动的故事和讲解,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涵。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小时候语文课也是古语文为主,说实话,那时候感觉好累啊!希望新教材不要走重复的老路,要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增加了古诗文的比例,但如果只是简单死记硬背的话,确实没有多大意义。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将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师直言"死记硬背”我觉得没错啊!语文学习还是要注重理解和体会,而不是简单的背诵 Rote- memorizing.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孩子在小学时就接触到了很多古诗词,觉得确实很有趣。希望高中阶段能够有更系统化的学习,让孩子们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的价值。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中国古典文化博大精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鉴赏能力,古詩词确实是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真是个不错的改革方向啊!希望能够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要让孩子们背到厌烦。 古诗文也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解读,才能更生动地传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高中语文教材更新很重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死记硬背”确实是语文学习的毒药。希望新教材能够创新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文!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有点担忧这种变化会不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呢?毕竟高中已经相当忙碌了,如果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古诗文,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科目学习。希望官方能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合理的课程安排。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改革值得肯定,要多让孩子们接触经典文化。但教材设计需要特别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避免过多的死记硬背,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古诗文。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公布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死记硬背"确实问题严重!希望能够用更轻松、活泼的方式来学习古诗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可以通过游戏、故事、音乐等形式结合古诗文进行讲解,让学习更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学古诗文也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启发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希望新教材能够做到这一点!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这方面的改革,我持支持态度。古诗词确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中学到语言的魅力和文化的精髓。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